https://jiaoshi.huatu.com 2023-12-27 13:58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首先,交互決定論。通過對兒童進行“波比玩偶”實驗,班杜拉認為環(huán)境決定論和個人決定論都有失偏頗,相比行為主義將人類行為及學習活動看作是環(huán)境刺激對行為反應的單純影響,班杜拉認為在社會學習過程中除了行為和環(huán)境,還有認知這一要素的存在,通過三者的交互作用而產生學習。因此,班杜拉的理論又被稱為“認知--行為主義”的模式,這是很有特色的。
其次,觀察學習。班杜拉認為觀察學習是人類學習的重要來源之一,可以通過觀察模仿等替代而獲得學習。觀察學習,又稱替代學習,是指通過對他人及其強化性結果的觀察,一個人雖然沒有外顯的操作,但是能夠獲得新的反應或矯正原有的行為反應,即學習。
在觀察學習的過程中,并沒有刺激與反應的反復結合,而是通過觀察和模仿榜樣(即觀察學習的對象)行為而實現的。
其次,觀察學習的過程包括注意、保持、復制和動機四個子過程。其中,注意過程是指觀察者注意并知覺榜樣情景的過程,如兒童觀看了成年人暴力擊打玩偶的過程。保持過程是指觀察者記住從榜樣情景了解的行為,以表象和言語形式將其在記憶中進行表征、編碼以及存儲,如兒童心里記住了或復述成年人的做法。復制過程是指觀察者將頭腦中 有關榜樣情景的表象和符號概念轉為外顯的行為,如兒童做出類似的暴力擊打玩偶的行為。動機過程是指觀察者因表現所觀察的行為而受到獎勵,也就是對模仿的行為予以反饋,以達到強化的作用。
最后,班杜拉將強化分為三種。一是直接強化,是指觀察者的模仿行為受到直接強化,如兒童模仿班干部認真完成作業(yè)而得到夸獎。二是替代性強化,是指因看到榜樣的行為被強化而受到強化,如兒童看到老師懲罰遲到的同學而早早來到學校以避免自己受到批評,替代性強化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十分廣泛,也是最喜歡在題目中出現實例的知識點。三是自我強化,是指觀察者根據自己的標準對自己的強化,如兒童在扶老人過馬路后自我安慰做得好,也會增加此類行為的發(fā)生頻率。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文文
上一篇: 教師招聘備考:教育理論知識考點整理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